SnowViktor

#聯絡簿日記 #散文

我的母語是什麼?

作者:SnowViktor|彬彬


前提:雖有部分學者認為漢語僅有漢語一種語言(其他是方言),但基於社會大部分的共識、區別的便利、我的主張,在此台語──臺灣台語(行政院建議名稱)、閩南語(戒嚴時期的國語政策影響)、臺灣閩南語(理應為過渡名稱)──為一種語言,即「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沿海閩語/閩南語/泉漳片/臺灣話」。此外,以下的國語非指國家語言(官方語言),是指「漢藏語系/漢語族/官話/北平官話/現代標準漢語/國語」,亦指華語。

首先,㈠ 母語定義為「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考與交流的自然工具。」㈡ 母語作為日常生活用語,應該優先於官方語言(在官方語言非使用者的母語之前提下)和其他外語。以我的父母為例,我確定他們第一學習的語言是台語,因此就 ㈠ 而言,他們的母語是台語;但是 ㈡ 的部分,雖台語為一開始大家的日常生活用語,卻由於當初政府的「說國語運動」,讓當時為官方語言的國語比學習台語的優先較高,導致台語不受重視。

回到標題,我從小就是使用國語,在 ㈠ 當中,國語是我的母語,㈡ 就更不用說了。結論是「我的母語是國語」,不管這結論是否受到政治、文化、歷史等因素影響,哪怕不是主流的觀點,事實就是如此。台語至多是第二語言(可能還略低於英語,變第三語言)。我也不認同現階段的台語教學政策,即便復興台語等國家語言我是認同其價值,但不該草率地把一堆東西硬是施加到現有的課程內容中,如要實施,那也該從國小一年級新生開始,而非突然將許多人自幼未使用的台語之教學課程融入到缺乏基礎的我們這輩,應偏向於一門新語言來教學,不過以上僅是我的觀點罷了。之所以寫這篇的原因是:即使我能在本土語考試中拿到滿分,我卻不會講;而會講的人,看不懂台羅拼音及台語漢字,這樣子學習「母語」,我想並不符合最初所希望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