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Viktor

#聯絡簿日記 #散文

何謂聰明?

作者:SnowViktor|彬彬


先來討論常常被人們用以衡量的工具──成績。有人說成績能作為學習過程的驗收,但我認為這好聽一點叫解讀,難聽一點叫強制定義。說白了,成績的本質就是數字,難道片面的數字能夠全方位表達一個人的學習嗎?我想並非吧,或許有人會說我把成績置換成數字不也是一種解讀,是被我唾棄的強制定義嗎,正因如此,所以成績才不能用學習過程檢驗後的分數去衡量一人的聰明與否。

現在,成績的解釋方式已經被我否決,倒是有另一個也很普遍的測量方法──智力測驗。智力測驗的得分稱作智商(德語:IQ),而根據弗林效應與逆弗林效應可以得知,人類的智商除了取決於先天的基因,很大一部分也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甚至當下的心情也會導致出現的結果有非常大的偏差。智商僅能作為參考用途,並不是評斷人是否聰明的唯一標準。

回到最初的問題,何謂「聰明」?智人(Homo sapiens)已存在了幾十萬年,人類文明快速發展不過是千年以內的事,用二維的幾何圖形、文字、邏輯以及各種新興東西來測量身體早已習慣三維空間的人們,顯然不切實際。我們應該回歸原始,就像聰明字面上的意義是耳目敏捷,以生存為目標,才能最大程度自在地激發潛能。如何活著?活得如何?有關聰明的答案已經隱藏在這兩個問題之中,聰不聰明便要捫心自問了。(以上是我的部分個人觀點,然而並未考慮到諸如社會適應與發展所需要衡量人們聰明程度的成績標準與方便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