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或無標準答案,縱使有,未必僅壹,究此因,純然歸於人之本質。
對我來說,也許最契合的選擇,不是緊握世人稱羨的機遇,而是將其讓予他人。既然擁有考第一名的天賦與能力,所求便非獨占名次的殊榮,則是以此幫助別人並懂得知足。畢竟想登頂排名,如探囊取物,然回首望去,多少身影十倍耕耘,到頭來卻是一場空,徒留悵惘。
誠然,若捨此念,追逐世俗的功成名就,指日可待。但我不希望那樣的光環背後,映照出一個僅圖私利的魂靈──目光短淺,耽溺於眼前微利,全然忘卻且不再理睬曾扶持我前行的每一份恩情、每一道風景。
此刻,你或許心生疑竇:莫非緣於性別之故?(如果真有此問,代表你至多粗淺地知悉我。)性別因素固然影響了我的抉擇,然它並非「讀不讀」的個人原因,乃整個社會結構和教育制度必須共同探討的議題。
且容我傾訴一事,未來變幻莫測,唯此刻切矣。每當完成考卷及作業,若同學欲照抄,我多半慨然應允。此舉或干擾了他們學習的奠基之途,但設身處地,那領域本非心之所向,又何忍強加枷鎖,迫使學生苦苦掙扎呢?再者,昔日亦曾受其恩惠,倘獨善其身,盡忘湧泉相報之義,豈非我最鄙夷、最不期冀成為的樣貌?
趨而上之裨,復唾而下之惡,棄斯有道,雖漏旨理,不啻善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