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擊的巨人》油然而生對社會的省思
作者:SnowViktor|彬彬
在進擊的巨人完結篇,最後面的製作人員名單旁邊有一個小動畫,看到這裡我又有新感觸。那棵樹底下埋葬著艾連,而艾連具備進擊的巨人與始祖巨人,其一是追求自由,另一個則是象徵著生命的開始。加上背景的內容,在地鳴結束後人類進入了短暫的和平,而那棵樹看著人類的發展,從中世紀逐漸發展成現代甚至未來,人類卻未記取歷史的教訓,同樣的悲劇繼續上演,只不過這次換成現代軍事裝備及核武器而已。這感覺暗示著自由的代價和生命的結束,被轟炸夷為平地的大自然,靠著不俗的生命力重新活絡過來,其後有個如同艾連充滿好奇心的小男孩,不知是否在呼應第一季的內容呢?隨後故事戛然而止,走向就留給我們觀眾去解答。只能說當初的弗利茲王以為到了帕拉迪島上,透過一堵又一堵的牆就能維持和平,但他可沒想過,人類的好奇心絕對不會因此而受約束。到了外頭,不再是那麼單純,每一件事都彼此交織並影響著,是利益、信念、權力……最後又重蹈覆轍。
看過歷史的興替、人性的複雜、背後的暗算、物換星移的世界,人性豈不是險惡乎?也許人本就是有不足之處,卻不願意去面對,更別說是去改變它了。2015 年的米蘭世界博覽會至今,臺灣在食物的議題上依舊是擺爛著,明知而不理睬;街景市容醜陋的問題,人心皆知,每個候選人都拿著這件事當助選的工具,等到進了立法院,卻總是做表面工夫,使景觀法推動 20 年了,遲遲未通過,束之高閣。其它的東西也是如此,只處理看得見的,背後的維護、清理隻字不提。人就是一種貪得無厭、師心自用的生物。像是化石燃料,隨科技進步,開採的越來越多,但有人卻忽視了總量變少的問題;幾年前,電動車出現之時,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新能源,能夠比燃油車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但現在,溫室氣體的增加速率並沒有實質減少,反而還越來越多;最近 AI 逐漸蓬勃發展,我們自以為又找到了一個能幫助我們解決地球暖化的幫手,人工智慧的成果的確不容忽視,但所帶來的解決方案比起後台的耗電、耗水量,有比較好嗎?掩蓋這些負面的東西,編造瞞天過海的謊言,根本沒有助益。深陷泥淖的我們,該繼續猜忌嗎?哪天外星人想要攻佔地球,簡單得很,就開著飛碟飛過地球上空,放個假消息,我相信不過兩、三個月,人類陣線就不攻自破,外星人就在太空中看著這齣宮鬥劇譏笑。
科學的誕生,使人擁有了一套客觀的工具可使用,有人卻置之不理,用著所謂的「真理」去當作評斷世界的標準。〈森林最優美的一天〉:「只是因為我們很少去接近,也沒空去留意,更無心去關懷,而忘了森林,不再重視這個島嶼最重要的森林。」我想跟徐仁修說,真正的原因從來都不是這些,大部分人只懂得自掃門前雪,抱持著關我什麼事且敷衍了事的態度,就這樣自顧自的過日子,而這就是一戰、二戰乃至迄今眾多戰爭發生的因素。看來,我們一直都生活在牆內之中,毫不自知,沐猴而冠,唯有等到災難發生,才開始反思自己。只怕一切都太晚了,培育我們的地球,在人類的手中,彷彿是消耗品一樣。連太陽系都走不出的我們,還妄想做世界的主宰,我看這是宇宙中的大笑柄吧!難怪有人要隱居於世,果然是參透了這些道理,選擇不理世間的喧囂,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好。我們自覺風平浪靜,實則是熱鍋上的螞蟻,世界看這臺灣海峽,表面一帆風順,暗底卻早就波濤洶湧,而眾人卻渾然不知。有些人還急於在其之上做無謂的舉動,罪魁禍首的一切。想讓世界看見臺灣,不如先捫心自問,自己看得見世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