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Viktor

#閱讀心得 #散文

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

作者:SnowViktor|彬彬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寒假已來到最後一天。在此之前,儘管我始終惦記著要寫讀書心得,卻從未翻開任何書,甚至連筆都不曾握過,說白了,就是「懶」。直到此時此刻,踩在死線的邊緣,才發現時間所剩不多,危機意識逼迫著我趕緊去找書來看。抬頭一看,一本積滿灰塵的書躺臥在牆壁的架子上,片刻之後才想起,這是我爸去年送我的。定睛看去,封面大大地寫著《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我的第一印象認為這是本「成功學」書。長久以來,我對這類型總是嗤之以鼻,因為我並不覺得有任何一位成功人士能夠真正站在大眾的角度去思考、闡述及驗證所謂之成功的心路歷程與通往康莊大道的方法。選擇這本書拿來當題材時,我十分糾結,一方面是由於我感覺起不了共鳴,另一方面是因我也沒得選了。翻到背面,瞥見那句「送給拖延症……」,有如暮鼓晨鐘,最後我妥協了,得以靜下心來好好閱讀。

書中共分五週,不曉得是作者寫作的時間排序,亦或是讓讀者讀完一週後,循序漸進應用在生活之中。前言的部分,用了大量揭開你想法的真實面貌的語句,像是:「你崇尚旅行,身體卻一直在床上;你說要早睡早起,結果半夜還在滑手機,白天的鬧鐘關掉之後繼續呼呼大睡;你想努力學習,但是書本翻來覆去,心思卻在別處……」呼應了封面及封底:「此書是讓碌碌無為的你看清自己的照妖鏡,是打在虛榮的你臉上的巴掌,是澆在渾渾噩噩過日子的你頭上的一盆冰水。」、「你很累,你煩惱,討厭自己,懷疑人生,充滿不甘……不,你不是這般的模樣。小時候,每個人都充滿了理想;長大後,才發現路途艱辛,但是我希望你從絕望裡甦醒。」正可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第一週: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公平。有些人眼裡,容貌、身高、際遇、眼界、能力,全都是出身不夠優越造成的;錯誤、缺陷、失敗,全都能有原諒自己的客觀因素。他們說:「不管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不公平的現狀。」「不公平」確實存在,但從來不是「不努力」的藉口,如果你願意把精力花在修練自己上,而非怨天尤人,那麼假以時日,一定會使旁人刮目相看。人的一生,就是用盡自己的全部努力,將這傾斜的世界扳平的過程。也許有人靠著關係、作弊獲取了成就、地位,但是在實力面前,都將不值一提。所以別再虛擲光陰,蹉跎歲月。想要美好的生活,必須是自己努力創造出來的,天上不會掉餡餅!更關鍵的是,你若選擇了放棄,以後就要用大把時間及精力去應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千萬不要等老了才後悔。當你沒了熱情、自信、希望,只求過著安穩的生活,你的未來便被剝奪,成為自己人生的過客,生命就此沒了意義,一切都蕩然無存。

第二週:自己不能展露光芒,就不要怪別人沒眼光。其實每個人都是一盞燈,它的瓦數是由你的實力決定,可如果你一直都沒有發光,誰又會把你當盞燈呢?正所謂「懷才不遇」的人只有兩類,一類是不懂得自我推銷的人,把自己埋沒在土裡等人來挖掘和賞識;另一類是不夠優秀與努力,卻總自以為是。不論是哪類人,都需要逆水行舟,給奮鬥找時間,別把任何機會給了空虛與等待,因為活著的意義不是等死,而是要不斷地證明自己,去看盡可能廣大的世界,才不會後悔。況且,那些比你優秀的人用努力填滿了每個時間的空隙,又有何資格不勤奮呢?甘迺迪在會議及面談的空閒時間閱讀;莎士比亞在戲院當馬夫時,利用少許時間觀看表演並學習;歐陽脩把握「三上」時間求學問,成為宋代著名的文學家。這些名人之所以與眾不同的原因,皆是能夠善用時間,有著無人能及的勤奮、自律、努力,即便知道努力不一定會開花結果,卻依然勇往直前,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假設你不努力,這個殘酷的世界不只會以相同方式回報給你,更會讓另一個人替你受罪。不想做家事,躺在沙發上,而父母幫忙打掃後,仍要做飯與買菜;等到出社會,生活費花光了,想起了家人,便打電話及傳訊息要錢。花錢心安理得,過得舒服自在,而父母哪怕抱怨、訴苦,依然為你處處著想,任勞任怨。記住,愛從來就不是天經地義的,有人給你愛,是他願意給予的恩賜,而非理所當然!

第三週:悄悄毀掉你的,是退而求其次。人,真的不能輕易對生活妥協,以為是妥協一次,很可能就妥協了一生。而退縮得越多,能喘息的空間就越有限;表現得越將就,一些幸福的東西就會離得越遠。有時退一步可以海闊天空,有時退一步可能是萬丈深淵。如果你克服了妥協,則會習慣迎風破浪。如果總是輕言放棄,就會習慣知難而退,成為日後的磨難。聖哲曾說:「識不足則多慮。」意思是說:若見識不足,就會難以決斷,接著會思慮過度,擔憂狐疑,缺少安全感。所以有時,多思多慮、惶恐不安的生活並不是外界給我們的,而是自己見識少造成的。若見識多了,便不會隨意評斷一個人,不會受限於一段難捨難分的感情;會理解世界的不公,會接受失去,會知曉努力的意義,並開始新的旅程,且做出相應的改變。

第四週:不甘於平凡的人,到哪都可以成功。生活自理能力和過歸隱山林的生活看似不相關,但實際上,兩者都關係到個人的成長和獨立性。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具備,那麼即使置身於山林之中,也難以應對各種挑戰和困境。再者,許多人可能認為讀書無用,特別是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種種挫折時,但讀書所帶來的知識和思考能力構成了一個更廣闊的認知框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應用範圍無遠弗屆,可以在各方面幫助我們處理生活中的各種情況。對於那些總是抱怨生活不公的人,我們應該注意到,抱怨的同時也要反思自己是否已經盡力改變。停滯不前的人最終只能成為過去的遺跡。與其抱怨他人的優越,不如思考自己如何提升,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依附的人。這並不意味著要利用他人,而是要認識到人與人的互相依存,以及我們應該如何為這世界帶來價值。最後,接受生活的安排並不等同於對生活的懈怠,我們可以接受現實,但也要不斷地拚命,讓自己變得更好,成為堅強、有內涵的人。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擁有資格向命運索要厚愛,因為我們已經付出了一切,配得上那份「奢侈」的愛。

第五週:所有的悔不當初,都是自食其果。藉口就像吸毒,一旦開始就難以戒除。當你習慣用藉口逃避責任,掩飾錯誤時,就會逐漸走向平庸。它讓你失去成長的機會,當你遇到困難或挑戰時,選擇用藉口辯護,放棄了自我提升的機會,久而久之,變得愈加不自信且不願意嘗試新事物。俗話說:「未經他人事,末論他人非。」儘管每個人都有不同經歷與感受,不要輕易評判他人的抉擇,但也要記住,懶惰、平庸的生活雖然容易,卻會帶來無盡的悔恨。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曾說:「懶惰和貧窮永遠是丟臉的,所以每個人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對別人隱藏財產,對自己隱瞞懶惰。」可是自欺欺人的結局,必定是自作自受。懶惰是一種可怕的毒藥,它會腐蝕你的意志,消磨你的鬥志。如果不想承擔平庸的後果,就要學會戒除藉口,用行動證明自己。

本文的最後,無論你是隨意掃過這讀書心得,亦或是靜下心來閱讀並吸收,我都想要告訴你:「在最容易了不起的年代,你怎麼敢甘於平凡?在最偉大的變革時代,你怎麼可以平白揮霍每一天?這本書為你提供了觀察生活和審視自己的新視角,你把它當作成功途徑也好,是碗心靈雞湯也罷,最怕你仍然躊躇不前,回到所謂『安全、穩定、平和、滿足』的舒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