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ve the Problem
作者:SnowViktor|彬彬
e.g. 火鍋可不可以加芋頭?
First Step: 認識問題(客觀)
-
分詞組:
- 火鍋
- 可不可以
- 加
- 芋頭
-
了解詞組意義:
- 火鍋:可能是在五股街頭的臭臭鍋,可能是百貨公司的牛奶鍋,可能是單純的高湯加上從超市買的火鍋食材。若無指定,則視作總稱。
- 可不可以:再次拆分為「可以」、「不可以」,是敘述轉疑問。
- 加:動詞,加入。結合前詞,「可以加」、「不可以加」。
- 芋頭:或許是臺中大甲的,或許是高雄甲仙的;或許切塊,或許……依舊視作總稱。
Second Step: 認同問題(客觀、主觀)
-
支持(主觀 → 客觀):
「火鍋可以加芋頭」,因為好吃,可以品嘗煮熟的芋頭,在口中綿綿化開;也可以煮到早已軟爛在火鍋中,與湯底融合,無感的滋味十分有趣。
-
反對(客觀 → 主觀):
「火鍋不可以加芋頭」,因為很噁心,在火鍋裡化開後,到處被裹上一層厚厚的芋頭,食材喪失原有的風味;甚至精心挑選的火鍋湯底變得混濁,拍照開美食濾鏡依然毀容。
Third Step: 認為問題(主觀)
-
感性抒發:
「火鍋加芋頭是邪教。」Oh, my! 加芋頭怎了?難不成我信仰芋頭,然後加入火鍋殺了祂?又沒做礙到你的事,「邪」,所以呢?不加是不是迷信?……。
-
理性思考:
若我作為芋頭,加與不加皆無法選擇,我沒有人性尊嚴。倒不讓人吃我,看那滿足嘴臉也好。